劳动者故意拖延签劳动合同无权索赔

栏目:案例集锦 发布时间:2013-06-04
分享到:
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须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期间的劳动报酬。以下由法律快车编辑为你介绍相关事例。
劳动者故意拖延签劳动合同无权索赔

来源:法律快车发布时间:2013-6-4

核心内容: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须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期间的劳动报酬。以下由法律快车编辑为你介绍相关事例。
  基本案情
  李某是甲公司新招聘的员工,至今已在公司上班27天。其间,公司曾多次要求李某按招聘时所达成的口头协议,与公司签订正式的书面劳动合同,但李某总以种种借口推托。后来公司经侧面了解得知,李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为了拖延时间,以便在一个月后,向公司索要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因为在李某看来:“只要不签书面劳动合同,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公司都得支付双倍工资。”请问:李某的观点是否正确,公司该怎么办?
  专家解答
  李某的观点是错误的,其实质是对双倍工资处罚制度的误解。
  一方面,李某并不符合获取双倍工资的法定条件。《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由于其中没有对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因加以区分,使得一些劳动者误认为只要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就得支付双倍工资。实际上,该条文的立法本意在于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的行为,充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督促用人单位尽快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因此,适用双倍工资处罚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二是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过错应归咎于用人单位。而本案虽有“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事实存在,但过错并不在于公司。因为公司已多次通知李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形表明,公司有积极、主动与李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意思,并不存在拒签的主观意图,也没有怠于签约的行为,更没有逃避法律责任和损害李某合法权益的恶意。相反,问题的根源恰恰是李某基于一己之私,故意置公司要求于不顾,恶意制造对公司不利的条件。
  另一方面,公司有权采取终止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规定:“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须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期间的劳动报酬。”即在劳动者主观上不愿并以实际行动拒绝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法律已经赋予用人单位补救的权利:只要以“书面通知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便可免责。
  法律快车知识拓展:
  适用“双倍工资”的范围
  我们说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适用劳动合同法调整的才可以"双倍工资"。这个适用范围在《劳动合同法》第2条“适用范围”中有明确的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拓维律师事务所公司法律部)